发布日期:2025-02-24 22:00 点击次数:125
(原标题:广州向上2025|制度创新、产业升级与广深协同——代表委员“支招”做好南沙大文章)股票配资行情如何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江珊 广州报道
“以南沙重大战略性平台为牵引,引领推动大湾区建设取得更多实质性突破”“发力做强南沙重要增长极”“与兄弟城市一道做好湾区大文章、南沙大文章”……
2025年广州市政府工作报告再次在年度工作任务的首章凸显南沙,并且任务更加聚焦,要求南沙在自贸试验区提升、重点区块产业导入、以“五港联动”推动开发开放等领域取得进展。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观察到,在2025广州两会期间,制度型开放、汽车产业转型升级以及广深协同发展三大议题成为了代表委员热议南沙建设的焦点。围绕降低制度性成本和要素流动成本等核心痛点,多位代表委员提出了具体建议方案,并且看好南沙作为重大合作平台,持续贡献改革创新、开发开放的新样本。
制度型开放:南沙立法直通车破解规则衔接难题在国际交流合作的场域,法治化环境无疑是最重要的“压舱石”。 广州市人大代表、南沙区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陈宁在“代表通道”发言,他介绍,在《广州南沙深化面向世界的粤港澳全面合作总体方案》落地实施中,面对缺失“像深圳、珠海那样的特区立法权”的掣肘,南沙基层立法联系点成为了国家立法机关与湾区实践的“关键接口”。
南沙基层立法联系点运行一年间,南沙已对4部法律草案提出700余条建议,并专项报送6份涉及港澳游艇自由行等创新探索的报告,“比如像《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商法》草案在征求意见时,我们就提交了192条意见建议。”
陈宁介绍,南沙正在对落实《南沙方案》需要变通法律的事项进行专题调研,形成报告后报送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希望通过南沙基层立法联系点,让广州南沙大湾区的声音,直通国家最高立法机关,推动粤港澳大湾区规则衔接机制对接持续走深走实。
面对国际贸易单边主义的纷扰,我国自贸区制度型开放的任务艰巨而紧迫。广州市政协委员、广东国相云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徐科飞建议,南沙深化落实自贸试验区提升战略,需对标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加大开放压力测试力度的政策组合,推动制度型开放要“将内外资放在同等地位上”,要“形成完善的自贸试验区投资者与东道国争端解决机制和国际仲裁制度”,要“千方百计地削减投资者的综合成本,尤其是制度性合规成本”。
徐科飞提出,南沙自贸片区建设的问题和阻碍表现为服务贸易领域开放深度不够、投资便利化相关领域的制度创新有待加强、金融支持政策未能全面推行,应研究贸易与金融投资等行业的新问题,制定适合的新方案并进行法制规章建设保护,提高服务贸易行业公司的国际竞争力。特别是应加强金融和贸易的联合发展,与香港、澳门地区的多重协作,在融资租赁、航运金融、科技金融、财富管理等领域,促进跨境资本顺畅流动。
汽车产业升级:“制造+贸易”重塑“智车名城”名片广州拥有着享誉世界的“汽车之城”“商贸之都”两张名片,然而在中国新能源汽车强势“出海”的历史性时刻,却未能站上舞台中央。乘联分会数据,在2024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出口量前十的汽车品牌中,广州仅小鹏汽车一家上榜。
2025年广州市政府工作报告也直视这一问题:“在产业转型上, 传统产业占比较大, 汽车产业、传统商贸业新动能不强”。报告提出,广州要做强全国先进制造业基地,尤其要狠抓汽车产业电动化、智能化、国际化转型, 持续优化产业发展生态, 加快打造“万亿产值、智车名城”。
作为一名扎根南沙制造多年的民营企业家,广州市人大代表、广州海缝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总经理郭晓欣提出,“目前,南沙汽车产业乃至我们整个广州的汽车产业在电动化、智能化领域,三电系统、电池材料、车规级芯片、智能驾驶、车载操作系统等领域存在短板;另外,南沙在汽车的后服务市场也相对单一。”
郭晓欣建议,南沙要吸引高端制造业投资、强化关键零部件的本地供应,聚焦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领域的产业链延伸,以及加强人才培养与引进。南沙汽车产业已形成千亿规模产业集群,虽然在市场竞争加剧的情况下,在产业转型的阵痛期中出现了波动和挑战,但是正加速向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转型,同时,凭借南沙优越的地理位置和良好的港口设施,汽车出口也具有较大潜力。
徐科飞委员也关注到了汽车出口的挑战和机遇。在跨国交易过程中,汽车出口企业面临着经济环境不确定性、政策法规变动、货币汇率波动、贸易壁垒以及运输途中的多种潜在问题。例如,广州某汽车出口企业曾因目标市场国家的政策法规变动,导致产品无法顺利进入市场,造成了较大的经济损失。
徐科飞提出,广州应尽快出台《2024年-2026年促进汽车出口工作方案》,塑造全球汽车贸易枢纽,从增加本地汽车制造厂出口车型产量、提升汽车出口运输保障能力、增强汽车出口配套综合服务能力等方面提出具体举措,纵深推动汽车“产运贸”一体化发展。
“广州要建立全球供应链管理中心,打造龙头供应链企业”,徐科飞表示,广州要在重点海外市场加快布局相关产业链、配套设施,整车企业与零部件企业可组建汽车海外发展联盟,建立汽车零部件出口基地,支持汽车企业在海外建设配件仓库和配送中心。
湾区协同:广深接合片区探路“同城化”推动要素“破壁”2025年广州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将与兄弟城市一道做好湾区大文章、南沙大文章,引领推进基础设施“硬联通”、规则机制“软联通”、人文民生“心联通”, 奋力建设核心引擎功能强劲、窗口示范作用充分彰显的现代化新广州。
2024年深中通道、连接深中通道和南中高速的南沙联络线相继通车,广州南沙和深圳宝安、南山携手进入了“半小时交通圈”。如何用好这两座“3万亿城市”的协同资源,成为南沙急需破题的考验。
广州市政协委员、南沙区政协主席翁殊武认为,应该在广州南沙及与之相毗邻的深圳宝安、南山、前海等区域设置“广深结合片区”,率先探索“同城化”创新发展,在购房教育领域推出“市民”待遇、城际交通领域推出“月票制”等惠民举措,目标直指“半小时要素流通圈”。
近年来,广州、深圳两地政府、业界层面先后签署一批深化合作协议,在基础设施和产业共建、科创资源开放共享、智能网联汽车示范应用试点互认、知识产权保护司法协作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翁殊武进一步提出,当前广深联动发展的关键问题在于:联动机制不够有力有效、政策制度和规则标准差异大、公共服务共建共享水平不高。为此,广深结合片区需要打破“政策梯度差”,率先在制度规则、行业标准、公共服务水平等关键领域实现“同城化”的水平,为“黄金内湾”建设提供跨域治理样本。
“黄金内湾”各城市串联起一条黄金海岸线,滨海消费潜力巨大。全球著名海岸线都“标配”的邮轮旅游,其中广州南沙国际邮轮母港在去年12月进入常态化运营,近2个月的出入境旅客达到5.3万余人次。
在广州市政协委员、广州市国际工程咨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赵崇煦看来,邮轮制造端和消费端,广州、深圳和香港都可以协同发展,共同开辟一个千亿级的产业新赛道,“这将有效带动和促进制造业、旅游业、金融服务业等全面发展”。
面对当前邮轮挂靠港“广深二选一”的激烈竞争,赵崇煦认为,广州南沙邮轮母港可以与深圳蛇口邮轮母港、香港启德邮轮母港协同错位,设计不同的航线,邮轮目标客户也有差别。广州可以加快游艇码头、内河游船、旅游巴士等配套设施建设,提高从邮轮母港到相关区域景点的交通便利度,策划打造“邮轮+文化游”“邮轮+生态游”“邮轮+城市游”等特色主题线路。同时,广州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应争取在南沙国际邮轮母港开设“市内免税店”,通过国际邮轮出境的旅客可购买具有广州特色的免税商品。
设计:王冰 田亦瑾 熊星婷 股票配资行情如何
上一篇:杠杆炒股哪个好 指南针:第十三届董事会第三十六次会议决议公告
下一篇:没有了
Powered by 线上证券出资工具_线上证券融资工具_线上证券配资软件 @2013-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